第(3/3)页 但一晚过去,认为按照原剧本拍摄就是最好的。 道具组忙活起来。 在田间组装起一个木台子,台子上摆满了架子,又挂上天蓝色的布匹。 粗糙的场景,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乡村小镇的布匹扎染厂…… 当范兵兵骑车从蓝布旁边掠过。 在鼓风机的帮助下,蓝色的布,仿佛波浪一样翻滚起来。 如同天空的倒影。 唐文略作沉吟:“安排一个染布员工,拿着喷壶喷水,后期营造人工彩虹出来。” 这暗示了女主角追逐的梦,就像彩虹,美好但无法靠近,更不可能得到。 这一幕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彩色片段。 放在电影靠前的部分,可以拉动观众的情绪和期待。 同时,能起到暗示的作用。 让他们误以为,女主角的困境会被解决,收获美好的未来。 这么一来,当最后悲惨的结局来临。 观众的心理落差会更大。 对比之下,女主会显得更可怜。 西方电影节的评委们看了,高低不得给个影后? “还能这么表现!奇思妙想,奇思妙想……” 张一谋是用色彩的大家。 作为他的老搭档,顾厂卫对于色彩的表现,同样敏感。 很快想明白了唐文的目的。 他拍拍头,懊恼自己想了一晚上,怎么就没想到? 果然,自己跟著名导演,还是有差距的。 然而,还没完。 唐文一声令下,道具组又忙活起来。 开始处理一段沥青路面。 顾厂卫发现,自己完全看不懂他们在干什么。 往地上涂的,好像是液态金属? 个把小时过去,一段水银镜面公路铺设好了。 剧组协调跳伞训练机再次起飞,两组摄影师找好角度,一组对准天空,一组对准亮如镜子的路面,拍下飞机在路面上飞过的倒影。 “这是要干什么?” 听到妻子的疑惑,顾厂卫下意识摇了摇头。 蒋文丽眼中闪过一抹浓重的失望。 她用青春下注了这个男人,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结果? 近几年,他一分收入没有。 全靠自己养家。 现在居然连人家唐导的拍摄手法都看不懂…… “那就去问问!” 顾厂卫想问,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。 如果说张一谋内向,他就是内向中的内向…… 按照后世流行的说法,i人是内向的人,那顾厂卫就是i人。 直到剧组拍完,他也没上前。 蒋文丽心里充斥着失望。 但她不甘心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,正准备拽着丈夫上前问。 眼角忽然瞥到戴着金链子,拿着笔记本的宁昊。 她知道这是剧组的副导演,他也不懂? 宁昊确实不懂,但他没有包袱,不懂就问呗。 唐导年纪比自己小怎么了? 能让唐导一对一指点,说出去能羡慕死一片人! 他问完,蒋文丽夫妇悄悄上去听。 唐文接过来纸笔,边画边说:“克莱因瓶的无限循环知道吗?大概是这样。” 他指着图上奇形怪状的瓶子,解释道: “一个有外无内的瓶子。是一位叫克莱因的科学家假想出来的瓶子,现实中造不出来…… 我拍这一段,是利用空中飞机和倒影飞机的夹角,把这段影像,剪辑成类似循环播放的片段,增强宿命感! 飞机是循环的。 女主角的宿命也是。 她会有一个女儿,她的女儿会有和妈妈一样的性格。 一样倔强的眼神……” “高!高!高!唐导实在是高!”说实话,宁昊没怎么听懂。 但他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气息! 眼神不由自主地变得崇拜起来。 什么“克莱因瓶”“宿命”“循环” 蒋文丽同样听得一头雾水。 但作为优秀的女演员,同样感受到了一种“高级感”。 唐导不愧是拿了金狮奖的导演,怪不得能在国际上混的风生水起。 人家的电影镜头,听起来就高级! 再看看呆头鹅似的老公。 蒋文丽无声叹息,眼中闪过一丝厌恶:不用问,他肯定没听懂。 她松开老公的胳膊,轻手轻脚地靠近唐文,柔声问道:“唐导,您这部戏,准备送哪个电影节啊?说出来您别笑我,我觉得拿奖的概率,真的很大!” 周围人竖起耳朵听。 唐文回过头,展颜一笑:“戛纳吧。至于拿奖,嗯,总有人要获奖的。” 轻描淡写一句。 却如同洪钟大吕在蒋文丽耳边爆开,炸得她头脑嗡嗡直响。 总有人要获奖的…… 如此平淡,又如此霸道! 蒋文丽眼中,爆发出异样的光彩…… 傍晚收工。 等待多时的记者们,像撒缰的野驴,朝着唐文飞奔而来。 未跑到跟前,已经开始大声提问:“唐导,您亲自给王祖娴小姐写了一整张专辑,请问你们是什么关系?是不是在拍拖啊?” 第(3/3)页